品牌危机公关活动引导策略方法!
发布:2019-07-16 15:04 点击:155
引言:危机公关中,善用舆论引导策略能让你的公关活动事半功倍。
2019年出现了很多让人关注的危机公关事件。视觉中国因为版权纷争引来群众围攻,奔驰因女车主坐在车盖上维权而面临舆论纷争,D&G因在广告片中疑似辱华而遭到中国群众的集体抵抗,不得不关闭多家门店。
不止是企业危机不断,明星们也面临着自身形象的危机。翟天临苦心建立的“学霸”人设因“不识知网”而被啪啪打脸,吴秀波原本的“儒雅大叔”人设也被打破,变成了人人声讨的渣男,张雨绮因出尔反尔也打破了自己原本苦心运营的“大女子”人设,引来群嘲。
无论是企业形象,还是明星人设,在运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危机,重点是,我们该如何化危机为契机,通过成功的危机公关让这次危机转化成一次成功的营销。

一、危机信息的舆论传播机制
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,矛盾是对立统一的,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危机也是对立统一的,当危机事件处理得当时也可以成为营销的契机。
在信息泛滥,热点迅速更替的时代,人们的注意力主要聚焦在几个爆炸性的热点和流量明星的身上。当企业出现危机时,由于公众的“看热闹”心态和监督心态,企业的流量都会迅速暴涨,在这时,只要能善用危机公关技巧,反而能使得危机事件化险为夷,成为一次成功的营销事件。
为了能巧用危机,我们首先要了解舆论是什么,有什么基本特征。
早在古希腊时期,人们就开始对舆论问题有所研究,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,“舆论”一词也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。首次提出“舆论”一词的是卢梭,他在《社会契约论》中将“公众”和“意见”两个词相结合,形成了“舆论”一词。
此后,塔尔德写作了《舆论与公众》、艾尔贝格写作了《舆论导论》,学者们对“舆论”的研究使得“舆论”开始被大众所了解。
“舆论是一定范围多数人的集合意见及共同意见。”
——刘建明《社会舆论原理》
舆论是以媒介为载体,以大众为主体,通过交互形成的,当对一热点事件形成了声量巨大的讨论时,舆论就诞生了。一般舆论诞生要经过以下流程:
1. 产生具有影响力的社会话题;
2. 公众自发加入话题的讨论之中,热点诞生;
3. 媒体自发地对话题跟踪报道,进一步增大话题讨论的声量
4. 更多的公众加入讨论,舆论形成。
根据学者研究显示,在舆论的形成阶段中,舆论呈现由平缓到激烈的“五级增长定律”:前列级——无意识的广泛讨论;第二级——有意识地对话题进行讨论;第三级——强烈的情绪出现,热点形成,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;第四级——舆论产生,媒体加入讨论队伍;第五级——动乱产生,危机出现,舆论的声量不断扩大。
从舆论的类型来看,舆论主要呈现两种模式。一种是“飘雪”式,像风吹落雪花一样不断积累舆论的声量;另一种则是“爆米花”式,舆论中心的热点事件迅速成为全民关注的大事件。
而企业或者个人遭遇的危机事件常常呈现出舆论的“爆米花”式的增长特征。无论是“范冰冰逃税事件”、“翟博士不识知网事件”还是“视觉中国黑洞照片版权事件”,都在一两天内达到了讨论的头筹,在热搜上居高不下,像爆米花一样迅速炸裂、开花。

1. 危机也需具备“把关人”
“把关人”又称“守门人”,更早由库尔特·卢因于《群体生活的渠道》一书中提出,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,传播的信息要受一些个人、集团或是政府筛选、控制,以达到稳定舆论环境,规避危机的效果。
卢因认为,在每一个信息传播的节点,都应该存在一定数量的“把关人”,从而进行适度的舆论引导。在传统媒介时代,政府是掌握“把关人”的主体。在资本社会,金融寡头和名人巨鳄也通过对于“把关人”的掌控把握了适当的话语权。
但是在新媒体时代,信息社会的进步和媒介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“自媒体”成为一个独立的流量入口。话语权在不断地被稀释,流量逐渐地去中心化,信息的选择权下沉到了每个用户的手中。
这时,“把关人”理论的应用多体现在政府对于舆论和信息的监控下,企业似乎已经失去了对“把关人”的掌控。
有人说,对于企业危机而言,“把关人”理论已经完全失灵了。事实上,这并不完全正确。企业依然可以通过“把关人”将一些危机扑灭在萌芽之前。
企业对于“把关人”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个是将危机信息扼杀在传播之初,使得此类信息不被大众知悉或关注,另一个则是在会造成危机的信息传播的初期将危机扼杀,使得危机被阻断在传播的“第二级”。
在实践的过程中,第二种方式使用得更多。要想善用“把关人”阻断对企业不利的信息传播,重点在于“快、准、狠”,在舆论扩大,形成效应之前火速回应。
这里以海底捞的危机公关为例:
在因“后台出现老鼠事件”面对食品安全质疑时,海底捞就给出了教科书的危机公关回应。仅仅在媒体报道此事三个小时后,海底捞就在官博上发布了对群众的道歉信。
海底捞不仅发布公告向公众道歉,还发布了更为具体的处理措施。包括:关闭涉事门店、主动向政府部门汇报事情进展、欢迎消费者监督等等。既没有将“锅”甩给临时工,又不忘安抚群众和基层员工,海底捞的公关可谓教科书式公关。
有媒体将海底捞的危机公关回应归纳为“这锅我背,这错我改,员工我养。”
不甩锅、快准狠是海底捞这次危机公关的成功之处。
在危机公关活动之中,只要懂得善用舆论引导策略,就能让企业的危机转变成一次宣传的契机。
作者:方韵
来源:公关之家
- 上一篇:品牌危机公关活动引导策略方法!
- 下一篇:成都医美行业做线上推广,有哪些必要的推广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