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87316893
  • 028-81726582
  • 清晨网络
  • -
  • 为营销效果而打拼!

四川成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如何一步到位?

发布:2019-06-06 15:19      点击:177

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个体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,尤其随着QQ、微博、微信、贴吧、论坛等普通大众主导的自媒体的广泛应用,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网络信息平台,通过跟帖、留言、评论、转发等方式,就相关社会热点、焦点和突出的问题发声,表达情绪、态度和看法,由此造成一定规模的社会影响。在这种情况下,网络成为舆论的“发酵池”,也成为舆情的集散地。

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模式落后、意识薄弱、机制不完善等问题

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,其鲜明的个性心理和思维特征给高校网络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。虽然近年来高校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,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,尤其在自媒体时代,舆情管理模式、制度、队伍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的空间。

应对舆情危机处理方式老旧,管理模式落后。自媒体时代,一些高校对网络舆情处理经验不够丰富,依旧延续传统的硬性处理方式,例如封帖、删帖、撤帖、禁言或者侦查信息发布的来龙去脉,乃至断网,掩盖和隐瞒事情真相,漠视网民意见,忽视受众需求。对于如何管理网络发帖,如何防控和化解舆情以及进行正面引导缺乏有效的手段和策略。这种对事件压制和掩盖的处理方法虽然一时有效,但时间久了,管理者会力不从心,且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更难起到舆情管控的长久效果,反而会引起学生舆论的反弹,增加网络舆论管理的难度,埋下又一个舆情隐患。为此,需要转变舆情管理手段。

不少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意识较为薄弱。首先,主要表现在舆情管理观念不强,重视程度不够。大多高校舆情管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,管理方式过于被动,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和疏导作用。舆情掌控和监测不到位,日常信息更新不及时。面对舆情危机,有时迫于上级或者网络舆论的压力才着手处理,应对舆情危机的自信心不足、处置不力。其次,管理主体分散,工作职责不明。虽然由党委总体负责,宣传部牵头,各部门参与,但大都是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管理,且各部门(如学生处、教务处、保卫处、信息中心等)更多各司其职,衔接和协作意识以及信息共享不够,以致舆情管理出现真空地带。

有效管控高校网络舆情,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,推进和谐校园建设

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,网络舆情疏导事关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校园建设。为促进校园网络环境的良好发展,高校需要构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,在管理体系建设、网络思想教育、预防机制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,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舆情环境。

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,提高舆情处置能力。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涵盖了信息监测、研判、分析、处理等环节,只有这些环节落到实处,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,才能有效避免和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。

成都清晨建议教育行业,首先加强网络舆情主体建设,宣传部、学生处、教务处、保卫处、信息中心等部门应该通力协作,紧密配合,建立网络工作与现实工作相衔接的联动机制、与政府共建网络舆情共享平台,及时互通信息,保证舆情交流的顺利畅通,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,形成一条稳固的舆情管理链,改变舆情管理的被动局面。其次,完善舆情管理制度建设。网络舆情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,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,细化舆情处理流程、方法,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,包括考核办法、问责机制等,建立通畅的舆情管理制度,使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化、制度化、细致化。

Copyright © 2013-2020 qinc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营销策划_SEO优化公司_竞价托管_网络推广-清晨网络 版权所有 蜀ICP备16000753号
 
QQ咨询